[slide:title]

20 城(联合体)入围“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探索“聪明车”的拓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31 文章来源:本站

   2024 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近日,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等 20 个城市(联合体)入选试点名单。历经半年的筹备,这份名单的公布,预示着“聪明车”将在更多城市驰骋。


   那么,为何是这些城市入选?“车路云一体化”又将如何塑造“聪明车”、构建“聪明路”?


“车路云一体化”的内涵及应用广泛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借助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使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相互融合。它是一个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的信息物理系统,能够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和高效运行,且具备标准化接入、共性化基础、开放化共享、集约化增效以及模式可复制等显著优势。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前,一位出差归来的乘客在路边迎来一辆配备无人化装备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乘客上车系好安全带,点击“开始行程”后,出租车便自主启动,平稳地驶入机场高速。


   今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开放了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等重点场站的接驳测试和服务。6 月底,大兴国际机场首次开启自动驾驶接驳商业化试点。如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实现连片运行,总面积达 160 平方公里。


   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加速推进 440 平方公里的扩区工作,推动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场景有序开放,为车路云一体化的规模落地发展提供北京范例。”


   除了在重点场景提供接驳服务,“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场景极为丰富。业内专家指出,其可商业化应用场景主要涵盖公交系统、智慧环卫系统、无人送货系统、网联式智能驾驶乘用车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已成行业共识,也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要通过“车端、路端、云端”一体化发展的应用试点,加快城市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车载终端搭载率,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


   此次入选试点的城市,既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 4 个一线城市,也有重庆、成都、南京、武汉、合肥、苏州、无锡、沈阳、长春、福州、济南、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还有十堰、鄂尔多斯等地级市,以及“海口—三亚—琼海联合体”“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有利于整合车辆、路边基础设施以及云端的力量,为车辆赋予更全面、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为自动驾驶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试点城市已启动示范项目


   20 个城市(联合体)被纳入首批试点,基础扎实、起步较早是重要原因。


   早在 2020 年 9 月,北京市就在亦庄启动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当下,亦庄街头的自动驾驶车辆屡见不鲜,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范围还扩展到了北京的更多区县。


   不单是北京,此次入选试点的众多城市已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示范项目。6 月份,武汉市投资规模达 170 亿元的“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备案。福州、鄂尔多斯、沈阳等城市也先后启动了相关项目的招标工作。在“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中,杭州是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和推广试点,桐乡是 5G 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德清则是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三地协同合作,正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试点启动后,相关城市将在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完善标准及测试评价体系、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积极作为。


   在基础设施方面,试点城市致力于建成低时延高可靠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以覆盖试点城市全域为目标,提升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与云控基础平台的覆盖率;通过大规模部署标准化的网联云控基础设施,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跨区域服务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需求,全面带动提升车载网联终端的装配率与使用效果,为全国规模化应用推广筑牢根基。


   在场景应用方面,试点城市将推动多场景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结合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等实际需求,因势利导开展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自动泊车、城市物流、自动配送等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试点,满足公众移动出行需求与不同商用场景的车辆作业需求,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和出行效率。


   在商业模式方面,试点城市将探索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投、建、运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探索国资平台、车企、运营商、科技公司等多主体投资共建、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相互融合、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新型商业模式。


   在标准建设方面,试点城市将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试点城市将携手开展标准研究工作,构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以及智能交通、车辆智能管理、基础地图等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评价体系,全方位支撑智能网联汽车的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测试验证能力建设。


推动技术落地与规模应用


   有机构预测,到 2030 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5 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 14 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怎样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落地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王鹏分析,“车路云一体化”正处在从测试验证转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未来仍需攻克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覆盖不足、车载终端搭载率低、商业模式不明晰等难题。


   在真实的道路交通环境中,“车路云一体化”面临着交通要素繁杂、环境干扰多样、渗透率起伏大、边际场景众多等挑战,需要大量的关键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由谁出资?


   在投资建设环节,可以通过政府牵头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比如,北京“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明确,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国有企业自筹”,出资比例为政府投资 70%、国有企业自筹 30%。“试点城市还可引导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参与,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支持项目发展。”王鹏说。


   整合现有资源也至关重要。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能搭建起完备的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应用。


   如何避免试点城市在建设相关系统架构、基础设施时“各自为政”?这就需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与前期试点做好衔接。


   此前,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已开展了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双智”试点等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 17 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7 个车联网先导区、16 个“双智”试点城市,开放测试道路 32000 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 7700 张,测试里程超过 1.2 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 8700 套,多地开展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在此基础上,“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展,将通过统一的架构设计,推动城市级建设、城市群“连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碎片化、烟囱式”的“单点”部署,实现更广泛、大规模的应用实践。试点还将突出“网联赋能”的作用,在场景上涵盖协同预警、协同驾驶辅助、协同自动驾驶等不同等级的网联化功能应用。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添加微信,联系我们